近三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面臨大洗牌,醫用耗材的持續降價,每個省都有醫院被托管,每個省都有醫院在壓縮供應商數量,醫院現在不僅在降藥價比,還在降低耗材比,醫院在實施按病種付費。更嚴重的在于醫用耗材的二票制,提高商業配送集中度,營改增和金稅三期會導致80%以上的中小型醫用耗材和企業面臨轉型或直接被淘汰出局。 在殘酷的市場環境和政策的影響下,醫療器械的下一個風口在哪里?答案是——醫療器械的售后維修服務。
重新設計,利潤后移
2005年以后,基于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激烈,產品成交價持續走低。為改變這一狀況,以GE、西門子、飛利浦為代表的國外知名大型醫療設備生產企業敏銳地捕捉到由于核心技術、零配件的供應掌握在廠家手中,廠家在醫療設備售后維修掌握中主動權,廠家報出的維修費用,醫院是沒有辦法去討價還價,因為花上千萬買的CT,MRI不可能就此閑置。于是GE、西門子、飛利浦的維修工程師隊伍越來越龐大,筆者王強認為醫院設備科受制于人手不足、經費不足、編制不足、待遇偏低、技術力量的薄弱,已在醫療設備的維修市場逐漸邊緣化。正是以上因素的存在,GE、西門子、飛利浦為代表的國外知名大型醫療設備生產企業的售后維修已經成為其利潤的主要來源。
中國醫療器械售后維修市場的現狀
目前中國醫療器械售后維修市場的容量為1000億,70%的市場份額被生產廠家所占據特別是大型醫療設備,其他30%的市場份額被醫院設備科和第三方醫療器械維修公司所占據。
“重采購,輕預防,輕維修”是中國醫療器械售后維修市場的顯著特點。醫院受等級評審工作繁雜、設備科人力不足、大型設備維保昂貴等問題的困擾,同時醫療設備安全檢測不徹底。設備帶病運行、效果失真會導致出現17% 醫療事故。
中國目前有二萬多家醫院,在大多數三甲醫院,設備科的工作人員數量一般在10人左右,小到電腦、打印機的維修,大到四維B超、CT、直線加速器,數字胃腸機等高價格的復雜儀器出故障的報修以及售后的聯系,都是設備科的活。以一個設備資產5億元左右的醫院計算,平均每個設備科人員管理的設備規模超過5000萬元,設備數量超過1000臺。
人手不足,經費有限,技術薄弱,時間和效益(修好同一故障,專業公司的配件和工具都齊備,只需三天,而醫院設備科從采購配件到工具定制等一系列過程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情況下,醫院80%的錢只能投入到20%高端,大型醫療設備的維保上,而剩下80%的醫療設備就基本上得不到保養和維護,處于無人看管的狀態。“特別是在中小型醫院,醫療設備長時間得不到保養,就會增加患者的手術風險,會導致17%的醫療事故。這就是為什么藥監局會在2017年2月1日實施18號令的原因。
在上世紀70年代許多歐美國家已經開始用多種方式,多種渠道進行醫療設備的售后服務管理,美國有50%的醫院交付給第三方醫療器械維修服務公司整體托管。這一措施給醫院帶來的直接好處就是管理效能明顯提高,醫療設備使用壽命延長了,效率也提升了。醫院就可以”輕裝上陣“,專注于醫療事業,而不需要為這些瑣事而”分心“。大量的醫療設備維護專業人員在醫院提供專業服務,他們每天給醫院機器做保養、維護、檢測,最大限度保障醫療設備運行良好。
目前醫院醫療設備維修途徑:一是由醫院設備科來維修,二是由醫療器械的原廠生產企業來維修。三是由第三方醫療器械設備維修機構來維修。第三方醫療器械設備維修機構又分為三類,一類是本身就是醫療設備的代理商同時又獲得廠家授權的維修資格,第二類專門做醫療設備維修的公司。
第三類是做醫院醫療設備整體維修托管服務的公司,筆者王強認為這類公司實質上是做的維修產業平臺,以產業平臺的身份整合專業產業鏈的上下游,整合醫院,廠家,第三方,完成備件渠道的整合,打通維修產業的各個關節,形成復雜的,運營閉環式的服務模式。
目前第三方醫療器械設備維修機構代表性的公司有健康力醫療,上??露?,上海昆亞,上藥桑尼克,還有區域性的公司如安徽醫星醫療等。
醫療設備維修市場隨著行業的競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近三年在CT,MRI大型設備的國產品牌達十家以上,涌現出蘇州郎潤,上海聯影等新生力量,再加上萬東,東軟等老牌廠家,康達醫療攜手日立形成戰略聯盟體一起發力CT,MRI領域,康達醫療以優質低價的策略使2.0的MRI市場價做到500萬以下。筆者王強認為GE,西門子,飛利浦在醫療市場份額逐漸萎縮,同時其占據的醫療設備維修市場也隨著在流失,在這種情況下,國產品牌如蘇州朗潤和第三方醫療器械設備維修機構健康力醫療形成戰略聯盟體,一起開拓市場。國家食藥監總局在2016年2月1日開始實施的”18號令使第三方醫療器械設備維修機構迎來了發展的大好時機。